作者:蔡令儀(2018,STS多重奏主編、
陽明科技與社會研究所碩士生)
STS,是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科學、科技與社會)的縮寫。科學與科技(當然還有醫學),交織在我們生活的社會之中,科學與社會,不是兩種文化、兩個世界,而是互相影響、彼此互動地嵌合在一起,成就了人與物共同的歷史與社會。
「它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是智慧的時代,也是愚蠢的時代;是信仰的時代,也是懷疑的時代;是光明的季節,也是黑暗的季節;是充滿希望的春天,也是令人絕望的冬天;我們的前方應有盡有,我們的前方一無所有;我們正走向天堂,我們也走向地獄——總之,那個時代和現在是如此的相像,以至於最吵鬧的一些專家,不論好或壞,都堅持只能用最高級來形容。」每一年的年末,狄更斯的《雙城記》總會再次提醒我們,每一年都如此不同,又如此相同,就讓我們一起來回顧,2018多重奏帶給大家的精彩一年吧!
中文書籍介紹,共23本書,包含6篇專文書介,4篇演講場記,以及1篇編輯導讀,列表如下。而在這23本書中,衛城出版的《麻風醫生與巨變中國》、左岸文化出版的《昆蟲誌:人類學家觀看蟲蟲的26種方式》以及臉譜出版的《福島第一核電廠廢爐全紀錄》都獲得了2018
Open Book好書獎。期待未來一年,有更多的舊雨新知,一起閱讀與推薦精彩的出版物。另外也推薦介紹了一本英文的書籍——《猝死與CPR的迷思》(暫譯)。
中文書籍介紹:
時報出版《火藥時代——為何中國衰弱而西方崛起?決定中國歷史的一千年》
左岸文化《昆蟲誌:人類學家觀看蟲蟲的26種方式》
交大出版《科技 社會 人3:跨領域新驛路》
左岸文化《瘋狂簡史:誰定義了瘋狂?(新版)》
左岸文化《意外的守護者:公民科學的反思》
衛城出版《改變人類醫療史的海拉》
五南出版《拯救嬰兒:新生兒基因篩檢的影響》【演講場記:陳韋宏(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生)】
時報出版《萬病之王:一部癌症的傳記,以及我們與它搏鬥的故事》【專文書介:陳禹安(國立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碩士生)】
時報出版《基因:人類最親密的歷史》【演講場記:陳禹安(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碩士生)】
時報出版《重新與人對話:迎接數位時代的人際考驗,修補親密關係的對話療法》
衛城出版《第三種猩猩(經典普及版):人類的身世與未來》
臉譜出版《我在一樓急診室的人生:現代醫學的邊境來信,一位人道救援醫師的自白與生命省思》【專文書介:陳俐伊(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所碩士、急診護理師)】
八旗文化《末日松茸:資本主義廢墟世界中的生活可能》
聯經出版《不正常的人?台灣精神醫學與現代性的治理》【演講場記:林子勤(陽明科技與社會研究所碩士生、精神科醫師)】
左岸文化《重力的幽靈:關於實驗室、觀測,以及統計數據在21世紀的科學探險》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臺南府城漢藥店誌》【專文書介:陳柏勳(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碩士、部立臺南醫院中醫科醫師)】
臉譜出版 《專業之死:為何反知識會成為社會主流,我們又該如何應對由此而生的危機?》
左岸文化《照護的邏輯:比賦予病患選擇更重要的事》【專文書介:安勤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
衛城出版《麻風醫生與巨變中國》
臉譜出版《福島第一核電廠廢爐全紀錄》
健行文化《便所:從排泄空間看日本文化與歷史》【專文書介:何函育(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生)】
英文書籍介紹:
Timmermans, Stefan. 1999. Sudden Death and the Myth of CPR. PA: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2018年,也有數篇以陽明STS所專題演講為主的演講場記,歡迎未來一年,有更多朋友投稿到STS多重奏,分享講者帶給我們的知識饗宴。
演講場記:
[陽明STS所專題演講系列場記]使用者經驗研究【講者:曹訓誌(台灣使用者經驗設計協會監事)】
[陽明STS所專題演講系列場記]設計行為:技術物的道德難題與政治憂慮【講者:洪靖(荷蘭湍特大學哲學系博士候選人)】
[陽明STS所專題演講系列場記]行醫營生:從小鎮醫師吳新榮談起【講者:許宏彬(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2018年,〈為何胰島素沒有學名藥?當代難題的歷史起源〉(譯者:陳禹安,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碩士生)這篇翻譯文章獲得了5385個閱覽數量,登上部落格排行榜第8名。而去年最後一天出刊的〈救國、自立、拼第一:戰後台灣科技國族主義的論述邏輯〉(作者:楊永昌,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生)這篇原創文章,則是排行榜的第5名,獲得了7299個閱覽量。
今年唯一的一篇的原創文章:〈台灣地熱發電行不行?〉(作者:宋湘庭(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研究生)反映了能源成為今年的重要主題,也期待明年有更多原創文章,不管是期末報告或論文改寫,都可以來信投稿發佈在STS多重奏,與更多關心科技與社會研究的朋友分享。
STS多重奏信箱:ymsts2012@gmail.com
今年的STS多重奏臉書粉專,也從1月6日的3000讚成長到3843讚,粉絲的性別比例也非常平衡,男性與女性讀者都各佔一半的比例,讀者年齡分佈在18歲到44歲之間。
除了抽書活動之外,來自報導者、故事,或公視紀錄觀點的文章分享也獲得許多讀者喜愛與點擊互動,今年更與「意識Consciousness」舉辦了11場【對話】系列講座,除了科技與社會研究的研究生之外,也邀請了社會、醫療、中醫、公衛、心智哲學、視覺文化等跨領域的講者共聚對話。
對話【壹】臺灣哪有漢醫史?(講者:蔡令儀,陽明科技與社會研究所碩士生、診所中醫師)
對話【貳】妙藥與毒草——中藥現代化、商品化與管制(講者:安勤之,臺大社會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陳柏勳,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碩士,部立臺南醫院中醫科醫師)
對話【參】照顧研究,研究照顧——從醫療到照顧的實作與技術物(講者:葉怡廷,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陽明大學醫學生;陳禹安,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碩士生、長庚大學醫學生)
對話【肆】復古的創新——溫柔生產與中醫(講者:陳鈺萍,陽明科技與社會研究所碩士,婦產科醫師;陳攸旻,中醫師,國際認證泌乳顧問)
對話【伍】精神科學史在幹嘛?理論與個案(講者:張邦彥,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碩士,台大醫院環境及職業醫學部醫師;賴品妤,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碩士)
對話【陸】便宜沒好藥?一段關於學名藥和當代醫療的翻譯之旅(講者:林士堯解剖病理科主治醫師、《便宜沒好藥?一段學名藥和當代醫療的糾葛》譯者)
對話【柒】醫學哲學——疾病與受苦(講者:邢懷安,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學生、心智哲學研究所碩士生、腦科學研究所腦造影實驗室成員)
對話【捌】臺灣歷史上的關鍵戰疫(講者:蔡令儀,陽明科技與社會研究所碩士生、診所中醫師;黃馨頤,陽明科技與社會研究所碩士生、病理科醫師)
對話【玖】臺灣脈絡下的靈性安適(講者:高倚萱,陽明大學心智哲學研究所碩士生)
對話【拾】病證(症)確「鑿」 ── 視覺材料/醫學攝影之於十九世紀倫敦厭食症的發明(講者:陳姵蓉,陽明大學視覺文化研究所碩士生、林口長庚精神科醫師、台灣婦產身心醫學會理事)
對話【拾壹】臨床麻醉實作的哲學(講者:陽明大學心智哲學研究所碩士生、麻醉科醫師)
2018年,有舊的傳承,也有新的嘗試。感謝台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與陽明大學學生會的贊助支持,左岸文化、時報、臉譜、衛城、交大、健行文化、八旗、聯經、五南等出版社的各種曝光合作,「意識Consciousness」粉專及主編邢懷安的鼎力協助,以及勞苦功高,協助每一篇部落格文章編輯排版的第二主編,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所同學黃獻緯。明年的STS多重奏會開出怎樣的花朵,寫出什麼新的篇章呢?又或許正在閱讀的你,會加入STS研究,成為其中的一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