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宜平
胡適之先生說:「做學問要於不疑處有疑,待人要於有疑處不疑。」這是研究學問與待人處事的道理,但是在當代社會,卻有人存心「販賣」懷疑,並且因此獲得重大利益。《販賣懷疑的人》說的就是這樣的故事,說故事的人,是兩位傑出的科學史學者Naomi
Oreskes 與Erik
M. Conway。
Oreskes有地質學的訓練背景,2004年她在Science期刊上,發表一篇論文題為「超越象牙塔:氣候變遷的科學共識」(Beyond the Ivory Tower: The Scientific Consensus on Climate
Change),分析自1993至2003年出版的九百多篇有關全球氣候變遷的論文,發現有四分之三的論文認為因人類活動而引起的全球暖化是「現在進行式」,也就是說,「全球暖化還有爭議」的宣稱,根本站不住腳。這篇論文引起全球各地的媒體報導,並且經人多次引用,高爾在「不願面對的真相」紀錄片裡,也引用這篇論文。
不過原本任教於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Oreskes,在出版Science期刊論文之後,也開始受到一群「反氣候變遷」的科學攻擊,Oreskes赫然發現,這些科學家多半受僱於石化業或來自某些立場保守的智庫,她發揮歷史學調查研究的能力,與Conway合作,出版專書《販賣懷疑的人》,副標題是「從吸菸、DDT到全球暖化,一小撮科學家如何掩蓋一切的真相」,兩位科學史學者「耙梳幾十萬頁的文件」,首先從「戰略防禦、偽造事實」,回顧「馬歇爾研究院」(George
C. Marshall Institute)的成立,從酸雨、臭氧與二手菸的案例,再到全球暖化,最後回應對「寂靜的春天」的攻擊,討論言論自由與自由市場,以及對科學的新觀點。這些看似不相關的案例,背後有同樣「一小撮科學家」的聯手操作輿論,阻礙美國政府的各項環境管制。2016年夏天,Oreskes接受哈佛雜誌的訪談,記者戲稱,這些「反氣候變遷」的科學家,在2004年Oreskes論文發表之後,犯的最大錯誤,就是攻擊善於書寫與溝通的科學史學者。
科學存在許多不確定,但是科學不確定,如何成為一項在自由經濟市場上可以販售的商品?Oreskes與Conway從冷戰脈絡與菸草致癌的爭議緩緩說起。《販賣懷疑的人》描述幾位曾經對抗蘇聯共產主義,自詡為自由市場捍衛者的科學家,如何聯手破壞科學、否認真理、販賣懷疑。故事始於1950年代,菸業招募科學家代言,到1970年代越演越烈,這些科學家開始與石化業聯手,質疑酸雨、臭氧,以及全球暖化。書中兩位重要的主角賽馳(Federick
Seitz)與辛格(Siegfried
Fred Singer),都是著名的物理學家,賽馳在二次大戰期間曾經參與曼哈頓計畫,後來成為美國國家科學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的院長,而辛格則是研發地球觀測衛星的領頭人物,曾經是雷根政府運輸部的首席科學家。這兩位物理學家都是極端的鷹派,相信唯有發展高科技武器,才能保護美國,免於蘇聯的威脅,他們與華府的保守派智庫「馬歇爾研究院」關係密切,並且都曾任職與菸業,只要有不利於菸業的科學證據,他們就會提出質疑。甚至,在不同案例中,我們都可以看到賽馳、辛格與其他幾位科學家,與智庫和民間企業聯手,在石棉、二手菸、酸雨與臭氧等環境與健康相關議題中,對科學證據提出挑戰。Oreskes與Conway發現,這些位高權重,與媒體及政商關係良好的「專家」,在許多專業領域中呼風喚雨,卻不曾發表過原創的科學研究,只在許多重要議題中,攻擊其他科學家的成果與名聲。他們站在與科學共識相悖的、錯誤的一方,卻被媒體譽為「專家」,他們對科學的質疑,也成為政府管制不做為最好的藉口。
書中的幾個案例(二手菸、酸雨、臭氧與全球暖化)都是美國政府目前試圖管制的環境污染議題,其中專家對專家,從研究發現、同儕審查、論文發表,到經媒體報導,中間眉眉角角,都有故事。但是在結論與結語前的最後一章,Oreskes與Conway以篇名「否認再起」,討論對瑞秋‧卡森的修正主義攻擊,卻是翻DDT的舊案。DDT在美國的禁令實施超過30年之後,卡森被網軍秋後算帳,污衊為「大屠殺的兇手」,2007年之後有許多媒體報導指出,DDT的禁用導致數百萬非洲人死於瘧疾。我對DDT與瘧疾的案例特別感興趣,主要的原因是,台灣在1965年宣告根除瘧疾,一般認為是家戶全面噴灑DDT的功效,不過我曾經仔細檢視台灣的瘧疾盛行率資料,卻發現在全面噴灑DDT之前,瘧疾的盛行率已經大幅降低,1950年代台灣全面噴灑DDT,是「對蚊子宣戰」,而不是「對瘧疾宣戰」,這些證據指出,DDT並不是台灣成功根除瘧疾的單一或是最主要原因。Oreskes與Conway的論點則是,全球除瘧的失敗,主要是瘧蚊開始對DDT產生抗藥性,而不是1960年代卡森出版「寂靜的春天」,以及美國開始禁用DDT。Oreskes與Conway指出「重啟老爭論,是為了達成新目的」,在將卡森妖魔化的過程中,自由市場派意識到,如果能讓一般民眾認為某個「政府管制成功」的案例,其實並不成功,甚至是個重大錯誤,就更能主張各種的政府管制不恰當。
《販賣懷疑的人》最後討論言論自由與自由市場。「媒體自由」是美國憲法第一條修正案,也是民主社會必備的,美國人想到公平正義,最先想到的就是「同等時間」,在各種議題中,不管贊成或是反對,雙方(或各方)都應該得到相同篇幅的「平衡報導」。但是Oreskes與Conway的結論是,在許多涉及管制的科學爭議中,並非每一「方」都是正確或是真實的,有些方代表的,是經過精心組織、資金雄厚的既得利益者,蓄意傳播的虛假資訊,又或是受意識形態驅使,否認科學與歷史事實。
《販賣懷疑的人》於2010年出版後,2014年由紀錄片導演Robert
Kenner改拍為同名的紀錄片,不但找來許多爭議中正反兩面的科學家(與「偽科學家」)現身說法,並且由一位魔術師負責說故事及串場,內容十分精彩(台灣發行有中文字幕的紀錄片,片名譯為【全面交易】)。2015年底,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科學史年會,結束前夕的「重頭戲」,就是播放這部紀錄片,映後原著作者Conway到現場與週末夜裡滿堂的科學史學者對談,大家關心的,都是科學史的研究如何與一般大眾對話,並且發揮更大的社會與政治影響力。
近來年有越來越多科學史學者,研究並且參與當代社會的重大爭議。2013年Oreskes,轉往哈佛大學科學史系任教。她的同事Allan M.
Brandt,耗費25年分析菸商檔案,出版《香菸世紀》(The Cigarette Century),並且出庭為美國控告菸商菲利普莫理斯案作證,指控菸商長期隱匿吸菸致癌的科學事實,成為美國政府勝訴的關鍵證據。類似《販賣懷疑的人》與《香菸世紀》,有科學家為產業代言、脫罪,也發生在台灣。纏訟多年的台灣美國無線電公司(RCA)員工罹癌案,資方先聘僱華裔的美國流行病學家黃遠邦(Otto Wong)進行風險評估,得到「地下水污染與居民及勞工健康無相關」的結論,幾年之後勞委會的流行病學研究成果,又發表在由他擔任副主編的流行病學期刊,得到「統計上沒有顯著差異」的結論。所幸RCA案在公益律師的協助下,邀請台灣的公衛學者出庭作證,再加上科技與社會學者傾全力協助,在法庭裡逐一反駁資方的論點,並且提供各種「物證」(圖片、照片及檔案資料),這場訴訟才終於2015年春天,在臺北地方法院一審勝訴。雖然RCA訴訟還在高院審理中,等訴訟定讞,資料解密之後,台灣也有精彩的《販賣懷疑的人》故事可說。
到底誰在販賣懷疑?科學史學者在不疑之處有疑,發揮史學家搜尋資料的能力,讓證據說話。《販賣懷疑的人》詳細描述許多重要的科學研究發現,不但是可讀性很高的科普書,也是一本好看的科學史「故事書」。在地下水污染、土壤汙染與空氣污染管制爭議不斷的當代台灣社會,推薦給研究環境爭議的公共知識份子,以及關心社會議題的所有民眾!
作者簡介:林宜平,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所副教授,學校的人氣教授。擅長從生活細節發掘驚喜與驚奇,熱衷於寫作與閱讀。關注公衛、性別議題,也長期投入RCA訴訟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