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宜平/國立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綿綿不盡」常用來形容細雨、情意與相思,也適合用來形容石綿的物理特性,以及因為石綿引起的職業病。雨夜閱讀《致命粉塵》,感觸良多,也想起我與石綿的幾次近身接觸。
第一次見到石綿,是我的童年,在1960年代的竹山。台灣的鄉下到處可以見到石綿瓦,後院倉庫的屋頂,鄰居的車棚,雨水打在波浪狀的石綿瓦上,是我童年記憶中美麗的聲音與影像。
再次見到石綿,是兒女的童年,在1990年代的美東。我們剛搬到波士頓近郊的小鎮,兒女就讀的小學為了除去在建築物絕緣材料中的石綿,師生暫時遷校,整整大半年,古色古香的紅磚建築物層層密閉,只見全副武裝,帶著防毒面具的工作人員進出。在我兒女童年記憶裡的石綿,是令人驚恐的。
第三次見到石綿,我剛取得公共衛生的博士學位,在2000年代的日本。我與台大職業醫學與工業衛生研究所及國家衛生研究院的同事,組團到北九州產業醫科大學學術交流,印象最深的,就是日本環境與職業醫學學者,一系列有關石綿健康危害的研究。茶餘飯後,台灣學者最憂心的,就是台灣的石綿問題,這顆對環境與職業健康有重大影響的「未爆彈」,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爆發。
第四次見到石綿,是去年(2016)二月,報紙的頭版頭條「爽身粉致癌美判嬌生賠二十四億」。那天一早,我接到父親的電話,劈頭就問:「你看到報紙了嗎?」我的母親1998年因為卵巢癌過世,她是嬌生爽身粉的長年愛用者,數十年如一日。尋找致癌原因,是所有癌症患者與家屬,午夜夢迴,想過千百次的問題。
那年媽媽在彰化女中「老三甲」的同學,有三個人幾乎同時罹患卵巢癌。爽身粉中的滑石粉含有石綿,以及爽身粉與卵巢癌的相關,是我進入公衛領域後,在流行病學期刊上讀到的。在我兒女的嬰兒期,爽身粉都以玉米粉取代滑石粉,但是早期含有滑石粉的「嬰兒爽身粉」,如雪花般灑在嬰幼兒與婦女的私密部位,我實在不敢想像,這對婦女健康的危害有多大。
最近一次見到石綿,也是在去年,年底有幾位日本石綿律師與民間團體組團來台灣,參加「台日公害訴訟與疫學因果關係工作坊」,與台灣的RCA、中石化與六輕訴訟案的律師團、學者與民間團體經驗交流,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職安連線)也舉辦工作坊,從日本石綿訴訟看台灣的石綿疾病。日本的石綿問題,從研究到訴訟,走了一段很長的路,台灣呢?勞工團體、公衛學者、律師更加憂心了。
台日公害訴訟與疫學因果關係工作坊,圖片源於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
台大公衛學院的鄭雅文教授,近年調查及研究台灣石綿的職業健康危害,並且不時透過職安連線、勞工陣線與受害者家屬等,一起召開記者會,籲請政府相關部門重視石綿職業疾病的預防與補償,製作「石綿危害」宣傳手冊,也拍攝紀錄片「看不見的石綿危機」。接到《致命粉塵:石綿疾病,工業發展史中的職業病風暴》,看到雅文收集及整理與多位學者的合作成果,更覺感動。
這本書從石綿的特性、開採與使用的歷史講起,討論石綿疾病的科學論戰與政治角力,簡介台灣的石綿疾病,描述石綿疾病罹患者的經歷,最後討論石綿管制、職業病的發現,以及石綿公害訴訟與補償的國際經驗。全書從日本的「久保田震撼」談起,在詳細描述台灣石綿疾病的現況後,又討論日本、法國、義大利、德國、南韓、香港的職災補償制度,最後以「啟發與行動」總結,對台灣石綿危害的政策改革方向,以及社會參與機制等,都有具體的建議。
台灣的石綿疾病長期隱而不見,而女性的石綿疾病更是難發現與得到職業病補償。雖然在1980年代王榮德教授在石綿紡織廠拍攝的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女性石綿暴露者的身影,但是這本書的第四章,收集十六位罹病者的經歷,卻只有兩位女性。這兩位女性(編號一的阿月,與編號十六的文娟),與其他十四位受訪者一樣,職業病的認定狀況,不是「無意願」就是「未申請」。
詳細看她們兩位的職業與石綿暴露,發現罹患肺腺癌與惡性間皮瘤的阿月,當過建築業的臨時工,在工地現場負責將石綿纖維倒入馬達攪拌機,並且協助其他工人將石綿水泥噴在大樓鋼管上,確定有石綿暴露,後來在住家附近的麵攤洗碗,也與先生一起賣仙草冰。阿月在2015年過世前,家屬沒時間與人力申請職業病鑑定。而罹患肝癌與肺癌的文娟,1978年曾經在RCA電子廠當實習生,半工半讀,高職畢業後曾經在紡織廠、電線電纜廠、纖維工廠與成衣廠工作,但是每個工作都沒有做很久,二十四歲結婚後,在家協助經營建材行,生活環境有粉塵暴露,住家屋頂也使用石綿瓦,確定有石綿暴露。不過職業病醫師初步評估,認為文娟的肝癌與肺癌,與RCA的有機溶劑暴露較無關,長期暴露石綿可能是主要的致癌因素,但是除了工作暴露,又有居家環境的石綿暴露,通過勞保局職業病認定的機率不高。
我長年關注女性勞工的健康議題,清楚知道,阿月與文娟的工作經歷並不是特例,而是常態。台灣勞工的職業病認定有如冰山一角,而台灣女性勞工的職業病更是深深隱藏在冰山下。相較於男性勞工(特別是歐美與日本等國),台灣的女性勞工,經常短期、非全職工作,暴露資料不完整,無論做流行病學研究,或是申請職業病補償,甚至參與訴訟求償,都更加不容易。
除了職業暴露,石綿的健康危害,還可能來自無所不在環境暴露。網路上幾張早期石綿業者的廣告,看了令人不寒而慄。一張以美國紐約的世貿大樓為背景,強調石綿是高樓必備的建築材料。2001年世貿雙塔化做灰燼,周遭環境會有多少石綿暴露?我查閱2016年的媒體報導得知,「紐約五十萬人吸致命毒塵,唐人街串聯求償」,看來在九一一的十五年之後,遺害還沒有結束。另外一張石綿業者的廣告,則是香菸濾嘴、石綿浪板、石綿噴漆與石綿襯裡的熨斗。
想起我與石綿的幾次相遇,在老舊建築物與消費產品中,不知道還有多少石綿纖維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裡游移。石綿的危害綿綿無盡,稱之為「工業發展史上規模最大的職業與環境健康危害」,並不為過,你我都可能是潛在的受害者。《致命粉塵》喚醒大家的危機意識,是現代公民必讀的好書。
本文由國立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林宜平教授與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授權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