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7日

〈來自東洋的STS九道工法〉

BY YMSTS IN No comments

 國立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教授 傅大為

         很高興看到當初我推薦給群學出版社的這本《透視科技與社會的九道工法》(後簡稱《九道工法》:一本日本STS的名著原書名:『科學技術社会論技法』)2005東京大學出版社,終於要以中文的面目出版問世了。

        大約從2000年以後,臺灣有比較多的朋友開始合作推廣「科技與社會研究」(簡稱STS)*1,到今天為止,大約已經15年了。為了因應臺灣逐漸邁入科技社會的趨勢,與科技醫療相關的社會爭議不斷,而對於未來科技發展的大方向,例如能源與化工,政府與社會也是舉棋不定,所以教育界與學界的許多朋友,咸認為推廣與研究STS是十分需要的。而當時我們所擁有的STS思想與歷史案例資源,一般都是來自在歐美也才發展了二三十年的STS研究。我們知道許多愛迪生電力的崛起、美國愛滋療法運動、膽固醇爭議、家庭中的工業革命、還有巴斯德如何取得法國信任的STS分析,但我們對臺灣、乃至對於東洋世界中的STS案例,卻知道的相當少,也極為缺乏本土的STS教材。

        這個在東亞社會常見的論述興起型態,通常都以「西方vs.本土」為思考的主軸,但是在21世紀東亞諸社會發展STS的新潮流裡,我們其實該多注意一下東洋日本的STS發展。從遭受原子彈與二戰科技武器的摧殘開始,日本步入科技社會的腳步,一般比其他如韓國、中國、臺灣等東亞社會都來得早,而當代的科技與社會爭議,在日本也發動的早一點。同時,日本的STS研究,在東亞也算是比較深入而廣泛。當年中山茂翻譯孔恩的經典《科學革命的結構》(『科學革命構造』,比東亞其他社會開始翻譯該書至少要早十年,而我們後來在發展臺灣STS以及籌設東亞STS國際期刊(EASTS Journal)時,也常受到日本STS學界朋友的啟發與鼓勵,繼而2010年日本STS學會也盛大舉辦了國際科技與社會學會(4S)在亞洲的第一次年會。但是,因為文字上的障礙,當我們希望多瞭解日本(乃至韓國)的STS現狀及其爭議案例時,通常最快但又狹窄的管道,還是透過英文。

        又當我們步入一家有規模的書店,日本文學的翻譯、村上春樹的譯品、乃至加上中文的日本漫畫與動畫,真可謂汗牛充棟。但是關於科學史、科學哲學、科技社會學、乃至STS的日文翻譯,可謂絕無僅有。這難道表示日本是個文學大國,而對科技則缺乏人文社會的反省嗎?當然不是。它反而表示臺灣與日本,這個在歷史文化與經貿關係都極為深厚的兩個鄰邦,在交流知識與科技的人文地圖上,其實是相當貧乏而扭曲的。也所以,《九道工法》中文版的問世,它衝擊這個相當扭曲的知識人文地圖、提供一個介於西方與臺灣之間的「科技與社會」百工圖與浮世繪,可說是本譯書的第一種意義。

        再回到前面提到的「西方vs.本土」的軸線。其實,在臺灣推動STS的這個十五年來,為了在個案研究與大專教材上要累積本土的案例*2,我們的確蒐集了相當一些臺灣案例,逐漸脫離了十年前幾乎只能依賴歐美經典案例教材《渴望》系列的尷尬狀況。特別是最近幾年,與STS相關的教材案例的出版,算是頗為蓬勃。從稍早的《醫療與社會共舞》(2008)、《科技/社會/人 1》(2010)、到近幾年更為多樣的出版,例如《意外多重奏》(2012)、《護理與社會》(2012)、《科技、醫療與社會講座集》(2013)、《風和日麗的背後》(2013)、《科技/社會/人 2》(2014)、《臺灣科技爭議島》(2014)等。而有心有願意多出版STS大專教材的出版社,也從早期的群學出版社,逐漸擴大到交大出版社、行人出版社、高醫通識等等。不過,如果我們要把這些本土的STS教材案例,與群學目前開始力推的《九道工法》比較一下,大概有如下幾點的不同。

        一直到現在,研究論文本身不算,臺灣本土的STS教材案例,大多是較短的五千字案例,當然也有一萬字上下的,但整體而言,雖然言簡意賅,但有時也稍有不夠深入之感。再者,這些案例有部分是從學者演講的逐字稿整理而來,雖然文字鮮活,但它們背後的研究積累如何,有時並不清楚。第三,在短短幾年間匯集編輯的這些教材,因為臺灣投入STS研究的學者畢竟仍然有限,所以教材案例有時略有重疊之感,或者有時其STS精神仍有待提升。反過來說,來自東洋的STS《九道工法》,其實是以日本九個精彩的STS案例教材為主,每個教材都頗為深入詳細,少的也有萬餘字,而大部分則是一萬五到兩萬字以上的幅度。而且,日本的STS教材,常常會拿英美以及歐洲類似的國際案例來作比較,故常有更寬闊的全球視野,這的確是日本STS的特色之一。我們看看如下這九道工法所涵蓋的範圍與議題,的確有個反省科技社會及其多樣而複雜問題的寬廣視野:

        一、水俁病案例中的行政、科學家與媒體;二、痛痛病問題解決過程中的專家與市民;三,從文殊核電廠的訴訟看日本核能問題;四、血友病解藥與愛滋傳染治理的日本與國際比較;五、BSE狂牛病的醫學史與日本食品治理問題;六、GMO食品的國際風險治理;七、東京醫療廢棄物的政府與居民攻防;八、全球暖化、不確定性、與日本觀點;九、金子勇的Winny 網路技術與著作侵權法理爭議。

         所以,除了日本著名的有機汞中毒(水俁病)的長期爭議外,我們看到著名的鎘中毒(痛痛病)導致日本富山地方法院在1971年就判決了受害者勝訴,是日本學者專家與人民合作成功的經典案例。而名古屋的金澤分院在2003年判定文殊反應爐設置案的敗訴於福井縣地方居民,則是日本國家或建設方的第一次敗訴。另外,藥害愛滋問題所導致的控告醫師與厚生省官員的爭議、以及日本如何經歷狂牛症案例的混亂與治理上的國際比較、如何避免訴訟而讓東京醫療廢棄物的爭議透過協商而解決、還有如何透過訴訟法理的爭議來處理那被稱為「開發違法軟體挑戰著作權的天才技術人」的案例。凡此種種,多樣而複雜的日本科技社會爭議,精細的專家與法律辯論,寬廣的國際視野與比較,可以說是我想特別推薦《九道工法》的第二種意義。

        最後,《九道工法》一書,雖然有多樣又複雜深入的東洋STS個案教材,但在東大教授藤垣裕子的仔細串聯與整合下,卻形成了一個整合一致的STS分析角度。她深入而淺出地介紹了本書的分析角度,含蓄而避免提到太多歐美STS理論工具,顯示出一種東洋特有的簡明分析、一種窗明几淨的日本論述美感。

        我們知道,沿襲自歐美科技史、科技社會學與哲學的STS理論,精彩多樣而複雜,涵蓋了科學本身內部的STS議題、技術與工程發明創新的STS分析、最後當然還有科技與社會「之間」的各種爭議與治理,凡此三大類,單從國內我們對歐美STS經典理論的翻譯就可以看到。但是我看到,《九道工法》的分析角度與方法,則集中在科技與社會「之間」的各種爭議與治理,並涉及法律訴訟者為大宗。它強調這是一種科技無法精確推演的灰色地帶,一種當代科技社會的不確定性,是一種需要爭議中各種利害關係人彼此合作與提供智慧來協商解決的領域,一種過去Alvin Weinberg所說的“trans-science”(此書翻成「超科學」)的領域。這個概念,《九道工法》中的許多作者都常常提到,它多少構成了此書統御各種複雜工法的一個核心的概念。當然,從此超科學概念,藤垣裕子再推導到在日本政府科技治理中常碰到的「型二錯誤」,以及需要多推敲與討論的「預警原則」等等。或許,這是九道工法後面的一道簡潔的心法,在本書的前言與第二部(II.)的解題,藤垣主編都有耐心的解說。總之,這種隱有禪風的論述風格,就構成了《九道工法》的第三種意義。


        屆此《九道工法》出版的前夕,筆者除了在此肯定群學出版社多年來前後一致地支持臺灣STS的論述發展外,也預祝我們日本的STS朋友(如藤垣裕子、梶雅範、小林傳司、廣野喜幸、塚原東吾、調麻佐志等)多年來的努力,也能夠在台灣的STS教育界與社會中開花結果。



 *1 : STS一般而言來自兩種寫法的簡寫: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在中文兩者者均可稱「科技與社會研究」。

*2  : 例如前面提及愛迪生電力崛起的五個案例,它們都來自臺灣STS社群早期的努力,也就是2004年群學出版的兩本STS「渴望」經典系列:《科技渴望社會》、《科技渴望性別》。後來在2009年群學又出版了以本土STS短文短打為主的第三本《科技渴望參與》。



本文由群學出版社授權刊登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