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戶田山和久
譯者:林宗德
《「科學的思考」九堂課:學校不教的科學》一書書封圖,游擊文化提供
「科學的思考」課程開講了。
你拿起這本書,或許會嘆口氣,覺得自己早就沒有力氣閱讀厚重的科學教科書了,尤其科學又是最難讀懂的。你可能會這樣想:
電視、報紙每天都有地震和核電的新聞報導,雖然專家作了很多「解說」,但我完全聽不懂。新聞節目的解說、各家媒體和每個人的說法統統都不一樣,而且還每天不一樣。到底該相信誰才好?
從物理到化學,從生物到地球科學,學校教的科學還真不少,但不管哪一科,幾乎都忘光了。而且,感覺學校似乎沒有教我們「畢業之後,該怎麼面對科學」。
該怎麼面對各種科學和技術的資訊呢?我們一般人再怎麼說,也無法恰當地判斷和正確地批評科學吧?我們只能被學者或政治家的發言內容左右,一下高興、一下沮喪,而完全無能為力嗎?
我並不這麼認為。這個課程的目標,是讓各位瞭解「科學的思考」的內涵,也就是瞭解「科學的思考是怎麼樣的思考」。瞭解之後,就可以恰當地判斷科學是否健全,並且能夠以公民的身分參與科學和技術上的決策。總而言之,本課程的目標是培養公民的科學素養。
以下是課程概要。
第一部是基礎篇,內容包括理論和假說、驗證和否證等科學教科書裡沒有解釋的「討論科學的概念」,仔細地探討它們的意義。
第二部是應用與實踐篇,內容討論核電事故等科學技術帶來的風險,以及深刻影響日常生活的主題。我們將探討公民應該怎樣恰當地判斷和正確地批評科學技術的現況。我想,透過這些討論,為什麼不是科學家的「一般人」也應該培養科學素養,答案就很清楚了。
在第一部裡的重要段落,我設計了「鍛鍊科學思考的練習問題」。請在詳閱每章內容後,試著回答看看,然後參考書末所附的解答和解說。這樣一定能深化你「科學的思考」能力。
我們趕快開始吧。
(……)
本書的第一部是基礎篇,我主要是利用以往的科學史案例,來說明科學的運作所使用的方法。不過,說到科學的「方法」,其實有很多層次。像是要殺死實驗用大鼠又不會讓牠們感到痛苦的訣竅、找到海螢的方法等,在科學的各個領域都有獨門的方法。另外,對於「科學是什麼」、「科學的目的何在」這種大哉問,人們的回答也都各自不同。然而,我們在第一部討論的,是一般層次的「方法論」,那是多數科學家共同使用的。正因為一般層次的方法論是科學家同享共用的,同儕科學家才能結成好友,也才能評論不同領域的科學家的工作。
接下來的第二部是應用篇。我們將一邊思考放射線曝露風險這類在科技與社會的交界上發生的具體問題,一邊整理出「有識公民的科學素養」的內容。首先,本章要討論的問題是:我們這些既不是科學家,也不想成為科學家的一般公民,為什麼非得培養科學素養這種麻煩的東西不可?
政府官員應該會提出這種理由:為了堅持科技立國的方針,必須培養孩子成為優秀的科學技術專家,提高國家的競爭力。在日本年輕人明顯有不想讀理工科傾向的一九八○到九○年代,這種論調格外引人注目。這是「培養小朋友的科學夢」的路線。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家長也必須懂一點科學,因此,一般公民就必須具備科學素養。
這說得上是個理由。但沒有生養孩子的人就不需要科學素養了吧?錯!我認為,成人普遍都要具備科學素養。為什麼呢?因為我們面對的問題,不能只委由科學技術專家去解決。
【編者註】本文摘錄自《「科學的思考」九堂課:學校不教的科學》一書原書序以及該書第一、第二部分間的承接轉折。內文標楷體及粗體字皆為原譯文所加。
本文由游擊文化授權刊登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