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7日

《我在一樓急診室的人生:現代醫學的邊境來信,一位人道救援醫師的自白與生命省思》書介

BY passsager IN No comments

陳俐伊(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所碩士、急診護理師) 詹姆斯‧馬斯卡利克(James Maskalyk)著,呂奕欣譯,《我在一樓急診室的人生:現代醫學的邊境來信,一位人道救援醫師的自白與生命省思》(Life in the Ground Floor: Letters from the Edge of Emergency Medicine),臺北:臉譜出版,2018(2017)。 看過《麻醉風暴2》的人,相信都對急診室裡大量傷患湧入、各種傷病苦痛隨處可見的畫面不會太陌生。又或者稍早一點的作品──《夜班急診室》(The Night Shift)和將近十年前的《急診室的春天》(ER),也都是以在急診室裡發生的故事為題材,描述一群醫療工作人員與時間賽跑、搶救病患性命的工作日常。以急診室為場景的敘事設定,一直以來都能引發大眾高度關切的現象並不會太教人意外。事實上,每個人對於急診室「很容易出現...

2018年9月16日

《末日松茸:資本主義廢墟世界中的生活可能》序言

BY passsager IN No comments

作者:安娜・羅文豪普特・秦(Anna Lowenhaupt Tsing) 本書書封由八旗文化提供 秋季香韻 高本山脊,蕈傘遍地鋪蓋、開展、勃發——此乃秋季香韻之奇也。 ——擷自西元八世紀日本詩歌選《萬葉集》 當你的世界開始分崩離析,你會做什麼?我會去散步;若是幸運,我會發現蘑菇。蘑菇能把我拉回自身五感上,不單因為它們與花一樣色彩繽紛,散發香氣,更因為它們的突然現身提醒了我,光是能在這裡偶遇,就是一份幸運。於是我了然於心,儘管置身在不確定的恐懼裡,依然有樂趣可尋。 恐懼當然存在,而且不只之於我。世界的氣候正在失控,工業進步對地球生靈的影響比上一世紀的世人所想像的還嚴峻。經濟成長不再是發展或樂觀的源泉;我們的任何工作都可能隨著下一次經濟危機而消失。我擔憂的也不只是新災難爆發,我發現,自己還因為缺少故事架構,無從辨認我們正往哪裡走,又為何而去。在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