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整理:STS多重奏編輯團隊
【編按】
感謝時報出版的邀請,讓我們有機會在岩本茂樹教授訪台期間與他對談。在對談之前,我們各自讀了岩本教授在台出版的兩本中譯書:《寫給每個人的社會學讀本》以及《鍛鍊思考力的社會學讀本》,大家對岩本教授其書其人有各自的好奇,但我們一致讚嘆書中文字散發的親和力,以及岩本教授運用電影、小說、與自己的人生故事介紹社會學的書寫功力。
根據出版社的情報,岩本教授去年訪台時曾經與日文系的學生有過交流,也因如此時報出版才會積極促成本次對談,希望安排岩本老師與具備社會學背景的同學交流。然而,這次參與的STS多重奏成員,並非所有人都是社會學出身,相反地,大家的背景還相當多元(涵蓋政治、法律、工程、醫學、護理、社會學),意外讓訪談過程出現不同的火花。
歡迎透過文字與圖片,一起重回這場有趣而溫暖的對談吧!
■■
令儀:
為什麼會寫這系列有趣的社會學讀本呢?是為了當作上課的教材嗎?
不知道日本讀者或學生對於這本「教材」的反應如何呢?
岩本教授:
在研究所時代,我有一位同期的中國留學生同學。他後來當了京都產業大學的教師。當時他剛開始在大學教書,而我則是在夜間部講課,我們就聊到要不要一起編教材。因為一個學期有十五次課程,所以他寫了八章,而我負責另外七章,共同編輯出了一份教材。寫好以後找了出版社,但是編輯對於對方寫的內容有不少意見,於是我就想說:「算了,不要出版好了。」以免影響對方做為大學老師的名譽。我跟這位同學說了後,他也認同這個做法。
儘管如此,我還是在想:那我自己寫的那七章要怎麼處理?於是就把這七章的內容另外寄給編輯,問問他的意見。結果編輯建議:不如你就自己出一本吧!考慮到對之前合寫的夥伴不太好意思,也就拒絕了這個提案。
不過,我總覺得有些可惜啊!於是後來我另外找了一家出版社。對方覺得書可以出,但是定價應該不會太便宜。於是呢,我就決定不拿版稅,希望降低書籍定價。這就是第一本書《寫給每個人的社會學讀本》的出版過程了。沒想到這本書一出居然多次再刷,甚至台灣、韓國、中國等地都來索取授權出版,這是我從來沒預料到的情況。因為這個良好的經驗,我認為再寫第二本應該也沒問題,於是就寫出了今天這本《鍛鍊思考力的社會學讀本》。非常感謝出版社與譯者的努力。
至於讀者與學生反應的話,大部分人覺得這系列作品很有趣。特別是第一本,裡面的內容幾乎都是我課堂講過的東西;反過來說,我也是先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反應,才把那些有趣的內容寫進書裡。大概是這樣子的過程。
令儀:
那有其他老師也使用您的書當作教材嗎?
岩本教授:
瑞鑫:
我想請問教授在做社會學的普及寫作過程中,有沒有遇到過比較特別的經歷?
岩本教授:
岩本教授:
其實啊,我是個滿任性的人,不是很會跟別人合作的人。因為是獨子的關係,小時候我也是常常一個人。如果在工作中,別人給我很多建議的話,我會不太能承受,連帶地人際關係可能也就不好。所以我常常在自己的世界做自己的事啊……
不太想要讓別人管我做的事情,大概只有跟出版社的編輯在互相溝通。幸好他們的工作能力滿強的,會適度給我建議,我通常也都會說:沒問題。這樣的工作方式並不會讓我覺得很累或很痛苦,我反而覺得一個人比較好。有一點喜歡躲起來工作的感覺。
#著作如何與讀者對話
湘庭:
過去擔任護理師的經驗讓我對於醫院裡面的階層、組織十分好奇,但是老師的書中幾乎都是以文學、生活、戲劇等來舉例說明社會學;針對完全沒有接觸過相關作品的讀者,老師該如何引導他們理解社會學呢?
岩本教授:
每個人都有各自的人生經驗,書中雖然舉了自己的生活經歷當作例子,但仍是有所侷限的。每個人的經驗其實都是很複雜的,很難用三言兩語去解釋清楚。
學術書籍雖然條理分明,但內容太過艱難,一般人反而不會去看。反過來說,通俗的電影、文學、戲劇作品卻能清楚表達人與人的互動與關係,呈現給社會大眾看。因此,我想要在這樣的情況下清出一條道路,嘗試把一般人可以感知的生活經驗和艱澀的社會學理論結合。在開始寫書後,我才發現這樣的書並不常見,也讓我感覺這樣的寫法更有價值。
就算是以前沒有接觸過文學或戲劇的人,書中也會簡單提到一些故事的內容,如果讀者試著想像自己是故事中的主角,再與自己的生活經驗相互連結,我想這樣就已經很好了。
瑞鑫:
我自己覺得社會科學與文藝作品之間應該要有更多的對話關係,老師的書給我很多的鼓舞,所以想請問教授:關於這兩個領域的對話(社會科學 vs 文藝作品),能不能給有興趣的學生一些建議?
岩本教授:
其實許多文藝作品確實有抓到社會學的真髓,所以我會透過分析這些作品來寫社會學的書。對我而言,如果直接去看社會學的專書,有時反而難以理解。但是如果搭配一些文藝作品來解說的話,看完之後才會感到──「啊,原來是這樣子啊……」。就是會有某種豁然開朗,突然開竅的感覺。
這就像是:手沖咖啡的時候,我們會先把咖啡豆放好,然後再用熱水來沖泡。如果把那些咖啡豆比喻為文藝作品的話,社會學就好像是用來萃取這些咖啡豆的熱水。我想這樣子泡出來的咖啡總是非常美味的。所以說,不只是熱水重要,咖啡豆本身也是很重要的。
#知識普及工作的日本現況
千慈:
在台灣有一些學科,像是社會學、人類學、歷史、法律等等,都會透過部落格或是臉書專頁來做推廣,希望能用更平易近人的方式將知識傳遞給一般民眾;日本是否也有類似的推廣活動呢?
岩本教授:
日本有一位叫做「內田樹」的學者是滿有名的思想家,他會在部落格上寫作,嘗試用淺顯易懂的方式把一些比較難的學問跟大家分享,聽說接下來也有將部落格內容集結出版的計劃。除此以外,應該也是有別人在做類似的事情。
瑞鑫:
目前全球的人文社會學科都遇到類似的危機,像是相關系所陸續被裁撤等等。想請問教授對此有什麼看法,是悲觀或樂觀呢?
岩本教授:
確實,日本的安倍政府也把一些文科──被認為不實用的學科廢除了。這確實不是個很好的時代,也許是政府認為他們總被文組背景的人攻擊,所以就不太喜歡這些文科的東西,轉而把資源放在比較實用的理科上。理科背景的人比較不會去評論政治,也比較不會去爭辯日本的未來應該怎麼走,所以政府才特別喜歡理科的人。
不過呢,我覺得科學需要兼具哲學思維。像是書中提到關於「害蟲」的定義,其實完全是以人類角度來思考的,那些被人類視為害蟲的生物,說不定在我們不知道的地方是非常有貢獻的。當人類因自身的利害關係想排除這些害蟲時,科學家便會花很多時間研究如何消滅牠們,甚至嘗試更改牠們的基因來達到目的──理論上這是神才能做的事情,但已經被人類實現了。
【訪問團隊】
林子勤、宋湘庭、林千慈、范瑞鑫、張維家、溫志強、蔡令儀
感謝時報出版與台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支持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