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30日

現代世界的物質史:《老科技的全球史》中譯本導言

BY YMSTS IN No comments

作者:李尚仁 《老科技的全球史》是部二十世紀的全球科技史,[1]但卻是一部不尋常的科技史。大多數科技史的寫法,通常把焦點放在重要的發明與創新。然而,光從章節架構就可看出這本書顯非如此;它雖然是一部二十世紀的科技史,卻不是常見那種依照時間順序講述人們耳熟能詳的重大發明之故事的編年敘事史;從章節安排便可以看出,這是本以主題為架構、強調分析與議論的著作。[2]本書就內容來說也很特別,書中並未特別提到盤尼西林發現的日期或個人電腦是誰發明的,書末也沒有附上「二十世紀重大科技發明時間年表」。作者並未詳述萊特兄弟如何研發與試飛歷史上第一架動力飛機,倒是在插圖中提到,萊特經營的腳踏車店是當時相當典型的小型作坊(workshop)。書中不談超音速噴射機、衛星發射或登月計劃等二十世紀著名的科技里程碑,卻用相當的篇幅談鐵皮屋、拼裝船和拼裝車、肥料農藥、屠宰場等一般科技史根本不會觸及的主題。此外,作者還告...

2016年11月15日

「RCA、中石化和六輕訴訟中的疫學因果關係」活動紀錄

BY YMSTS IN No comments

作者:謝宇修 10 月 24 日的下午在台大公衛學院舉辦的「台日公害訴訟與疫學因果關係工作坊」(圖一),下午雙方先就石綿的議題進行討論,台灣學者與日本律師在第一輪交流後,晚餐之後在法律扶助基金會陳為祥執行長致詞後,由台灣律師報告台灣的三件公害訴訟,由日本律師回應。以下是「RCA、中石化和六輕訴訟中的疫學因果關係」的紀錄。 圖一、台日公害訴訟與疫學因果關係工作坊海報 在台灣的三件公害訴訟案件中,有幾項共通的困境:原告人數眾多、污染證據調查困難、因果關係認定困難、損害如何舉證、時效抗辯及一些程序上的困難。因此,疫學因果關係的引進扮演重要的角色。 圖二、法律扶助基金會執行長陳為祥 一般而言,侵權行為的舉證責任落在原告方,原告需要證明被告確有加害行為、原告確有受損害,且加害行為與損害結果間存在因果關係等等。在大型公害訴訟中,即使先不論個別原告經濟能力不...

2016年11月9日

醫學與人文的共生路上,人人都是專家與初學者:《醫學,為什麼變成現在這樣子?》推薦序

BY YMSTS IN No comments

作者:郭文華 很高興看到又一本精彩的醫學通史在台灣上市。如其中文版書名《醫學,為什麼變成現在這樣子?》所提示的,本書不只於介紹生物醫學的光輝過往,或者是醫術高明,視病猶親的前輩。它善用敘事技巧,以人文洞見,邀請讀者進入過去,彰顯閱讀醫學史的時代意義,簡單說:「醫病關係,或者是醫療與社會,為何會變成現在這樣子?」 圖片來源:臉譜出版社 作者馬克.傑克森(Mark Jackson)教授具有行醫經驗,研究免疫學,教授醫學史與醫學人文,擔任世界衛生組織健康研究諮詢委員與健康與文化專家小組主席。他既是醫學史專家,也是資深教育者,著作等身。這本書是繼他編著的Oxford Handbook of the History of Medicine之後,另一本醫學史的入門之作。它承繼醫師史家亞文.奧克里奇(Erwin Ackerknecht)在A Short History of Med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