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9日

異域到茶鄉系列:II.做茶「香」:雲霧茶與蟲咬茶

BY YMSTS IN No comments

作者:許純鎰 上一篇〈茶葉製程:從紅烏龍到紅頂茶〉和大家分享了茶葉製程技術環節在「移動」所發生的變化,以及技術「名」與「實」之間的關係。這一篇〈做茶「香」:雲霧茶與蟲咬茶〉鎖定的故事主角,仍然是美斯樂的茶與製造技藝。不過,本篇的要討論的,是茶葉「香氣」的製造技藝,以及當中的社會關係。之所以會針對茶香做書寫,來自於初入田野的第一印象:美斯樂聚落中無所不在的茶葉香氣,以及茶家架上五花八門的產品。本篇要和大家分享的,並不是在技術端上說明茶香製造的程序與化學變化,而是美斯樂茶家與遊客如何「理解」茶香、「製造」可被販售的茶香。 圖片來源:Wikipedia茶 不過,在說明美斯樂的茶香製造之前,請容我在此簡單說明茶葉香氣的由來。茶葉香氣來自於茶菁萎凋與攪拌等發酵過程。在不同的發酵階段與發酵環境,茶會散發出不同類型的香氣,而製茶師傅正是掌握了茶葉發酵特性,當香氣變化至製茶師傅所欲...

2016年9月12日

研究提綱的技藝─聽雷祥麟老師專題演講

BY YMSTS IN No comments

作者:陳俐伊 筆者前言: 開學前的最後一個周末,來到陽明大學參加「醫療史與STS研究生論文工作坊」。活動一開始,請來中研院的雷祥麟老師為大家進行專題演講,講題為「研究提綱的技藝」,內容主要分享雷老師對於做研究的看法和建議。雖然整個演講過程中,老師不斷地謙稱演講內容為自己的「偏見」,但我還是覺得很有收穫,並且確信這樣的內容,對所有與我一樣,在做研究的大海裡浮沉,努力不讓自己滅頂的研究生來說,勢必能點起一盞明燈。因此我將此次演講內容整理成以下短文,希望能對所有研究生同伴們有一些幫助。 圖片來源:電子妹疙瘩海森抓 演講紀錄: I.要寫給誰看? 對於寫研究提綱的重要性,可以從「讀者是誰?」這樣的問題切入。而研究提綱的讀者群,又可以分別從指導老師、申請獎學金,以及自己這三種不同的情況來談。 首先是指導老師的部分。當我們在撰寫研究提綱時,在很大的程度上,...

2016年9月10日

異域到茶鄉系列:I.茶葉製程:從紅烏龍到紅頂茶

BY YMSTS IN No comments

作者:許純鎰 2014年的寒假,我第一次踏上了美斯樂。從清邁搭上駛往美賽的巴士,中途在小鎮美沾下車,換上綠色的雙條車,搖搖晃晃的爬上海拔1000公尺出頭的美斯樂。映入眼簾的,除了山區原住民在乾季燒山種下的玉米,便是延綿成片的茶地。這裡種的,除了原生的大葉阿薩姆茶,泰半是來自臺灣的臺茶十二號(金萱)、臺茶十七號(白鷺,當地俗稱軟枝)等等。為何離臺灣兩千餘里的泰北邊境山林中,會種著臺灣的茶樹呢?這是我在論文《從異域到茶鄉:泰北邊境的茶產業與地方浮現》最主要回答的問題。 台茶十二號-金萱(圖片來源:Wikipedia) 問題背景必須回到1980年代。當時,臺灣與泰國的官方與民間單位為了剷除泰北罌粟種植、安置異域孤軍、降低臺灣國內農業生產成本、改善泰北居民生計水平,開啟了一系列的兩國農業技術轉移計畫。其中,臺灣茶做為高經濟價值作物,被移動到了泰北山林的眾多華人村寨。當然,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