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塔莉娜:關於生命療養院,以及人們如何被遺棄的故事》導讀
作者:陳嘉新(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所副教授/所長)
本書封由左岸文化提供
【一】
第一次接觸畢尤這本書,是在十多年前研究所的課堂上,當時這本書才出版沒多久。課堂的討論內容我現在都忘了,但是閱讀時的迷惑感卻還鮮明不已。記得授課教授下課後問我對於此書的感想,我只能語焉不詳地回答:「不知道,我總覺得太詩意了,而且某些地方我深受震撼,包括他如此為民族誌的個案投入努力。我還沒讀過這樣的民族誌。」
這次因為審訂此書的中譯本,我又重讀了一次。我覺得當年所謂的「詩意」是對的,但是更印象深刻的,則是人類學家企圖串連起當事人的主觀聲音、民族誌學者的批判敘事,乃至於田野之間人我相逢且互動的主客體關係。某種程度上來說,這需要揉合幾種文類的特色:報導文學、社會分析、心理筆記,要能鎔鑄於單一作品,的確非常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