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31日

《科倫醫生吐真言》書介

BY YMSTS IN No comments

作者:陳柏勳書目資料:哈利.柯林斯(Harry Collins)、崔佛.聘區(Trevor Pinch)著,李尚仁譯《科倫醫生吐真言: 醫學爭議教我們的二三事》(Dr. Golem: How to Think About Medicine),新北市:左岸文化,2016。圖片來源:讀書共和國「醫學騎士」確實不再穿著閃亮的盔甲,它殘存的盔甲生鏽剝落得嘎嘎作響,有著會割傷人的毛邊,它的劍有缺口而且已經鈍了。所以當你和這位騎士打交道時,要深思熟慮且小心翼翼,但你仍應該要滋養它,擦亮它,並對它微笑。騎士的使命沒有改變,仍是救助那些受苦的人,它的劍依舊揮舞。《科倫醫生吐真言: 醫學爭議教我們的二三事》將告訴您如何從醫學爭議學習面對醫療決定的態度。對了,誰是科倫醫生?怎麼以前聽都沒聽過,可以掛號嗎?科倫(Golem)其實是猶太神話裡一個由泥巴與水,加上咒語所變成的怪物,它強而有力也很聽話,會依照指令為您...

2016年7月18日

誰能證明你有病?1930-1949年上海的法庭精神鑑定〈上〉

BY YMSTS IN 1 comment

作者:蔡庭玉 晚清中國西學漸進,傳統的法庭醫學亦受西方醫學的影響,法庭檢驗由仵作向檢驗吏過渡,但檢驗吏並無發揮其實際功能,且不久後隨著清朝覆滅而漸漸消失。其後民國初期的法庭醫學便一直處於混亂的狀態。除了因時局動盪,相關刑法條文一再增修外;國內亦缺乏「專業」的法庭醫學專家,因此這段過渡時期的檢驗實作,大多是由醫師等相關專業人員操作。 時至1930年在北京大學醫學院設立中華民國第一個法醫學教室後,法庭醫學有了與眾不同的改變,正式將西方的法庭醫學帶入中國。此時精神醫學作為一個新興學科,精神鑑定作為新的科學證據開始在法庭嶄露頭角。一份能夠進入法庭並具有效力的鑑定報告,有兩個先決條件,一是對的鑑定人,二是對的鑑定格式。在此,先介紹1930-1949年的上海,法庭上認可的精神鑑定專家的身份。 1930-1949年法庭精神鑑定相關法規 民國創建初始,在遭逢鉅變百廢待興,但又必須...

2016年7月4日

[STS時事外電]為何科學家們擔心脫歐派主張

BY YMSTS IN No comments

譯者:陳禹安 翻譯文章 MIT Technology Review (2016). Why Scientists Are So Worried about Brexit https://www.technologyreview.com/s/601721/why-scientists-are-so-worried-about-brexit/ (Retrieved: June 25, 2016). 譯者前言 英國首相卡麥隆(Cameron)於英國當地時間2016年2月20日宣布,將在同年6月23日進行題目為「英國應該繼續做為歐盟成員,或離開歐盟?(Should the United Kingdom remain a member of the European Union or leave the European Union?)」的全民公投。最後投票結果揭曉,脫歐派以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