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張邦彥(國立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所碩士)我大學時不曾想過自己有一天會從醫學轉向歷史,畢竟我從沒接受過很好的歷史教育,我的高中歷史老師在學期中便人間蒸發,再看到他是在報紙上,他在總統府旁放了一顆假炸彈。直到碩士班時,我有機會接觸醫學史和科學史,才慢慢發現其中的有趣之處。我的指導教授總說,不管我未來想做什麼,有機會在國外生活一段時間總是好的。這幾年他更不時提醒我,都已經年過三十,如果想要出國看看,應該要加緊腳步。去年初,我總算下定決心準備申請國外的博士班。三月時,我先寄信聯絡牛津的老師,詢問她是否有興趣指導我的研究主題(當時還非常籠統)。牛津老師客氣地回了一封不算長的信,說她或許能夠指導,但她的系所很競爭,建議以我的醫學背景去申請其他的科學史系所較有優勢。之後我們就沒有進一步連絡,直到我申請上以後。我在五月時開始撰寫研究計畫。由於碩士論文已經改寫發表,能繼續發展的空間有限,所以我重啟了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