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31日

逃避、面對與抉擇:關於留學申請的二三事

BY YMSTS IN , No comments

作者:張邦彥(國立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所碩士)我大學時不曾想過自己有一天會從醫學轉向歷史,畢竟我從沒接受過很好的歷史教育,我的高中歷史老師在學期中便人間蒸發,再看到他是在報紙上,他在總統府旁放了一顆假炸彈。直到碩士班時,我有機會接觸醫學史和科學史,才慢慢發現其中的有趣之處。我的指導教授總說,不管我未來想做什麼,有機會在國外生活一段時間總是好的。這幾年他更不時提醒我,都已經年過三十,如果想要出國看看,應該要加緊腳步。去年初,我總算下定決心準備申請國外的博士班。三月時,我先寄信聯絡牛津的老師,詢問她是否有興趣指導我的研究主題(當時還非常籠統)。牛津老師客氣地回了一封不算長的信,說她或許能夠指導,但她的系所很競爭,建議以我的醫學背景去申請其他的科學史系所較有優勢。之後我們就沒有進一步連絡,直到我申請上以後。我在五月時開始撰寫研究計畫。由於碩士論文已經改寫發表,能繼續發展的空間有限,所以我重啟了一個...

2021年7月16日

《大科學:從經濟大蕭條到冷戰,軍工複合體的誕生》書摘:三位一體之路

BY YMSTS IN No comments

作者:麥可.西爾吉克 (Michael Hiltzik)※ 本文摘自《大科學:從經濟大蕭條到冷戰,軍工複合體的誕生》第十四章。本書封由左岸文化提供〈三位一體之路〉三位一體測試的過程叫人神經徹底緊繃。自格羅夫斯將軍以降,曼哈頓計劃幾乎所有的高級官員都來到了阿拉莫戈多沙漠的測試場。在羅沙拉摩斯,這種緊張情緒幾乎叫人難以忍受,令人十分焦躁。艾爾西.麥克米倫,也就是埃德溫.麥克米倫的太太、莫莉.勞倫斯的妹妹,就曾回憶道:「當時要有正常的舉止真的很不容易。很難去思考,很難克制不發洩一下,很難不在生活裡的所有活動都放縱一番。」羅沙拉摩斯的氣象學者看遍天氣報告,想找出一段會是晴朗天氣的時刻,在南邊約四百公里遠的阿拉莫戈多進行測試。最後,他們選定了七月中旬的幾天。一直到七月五日,勞倫斯才從人在羅沙拉摩斯的歐本海默得到一條確認電報:「十五號之後的任何時候,都可以安排我們的釣魚之旅。因為天氣還不確定,有可能會...

2021年7月13日

創造與毀滅——《大科學:從經濟大蕭條到冷戰,軍工複合體的誕生》引言

BY YMSTS IN 1 comment

作者:麥可.西爾吉克 (Michael Hiltzik)※ 本文摘自《大科學:從經濟大蕭條到冷戰,軍工複合體的誕生》引言,頁1-15。本書封由左岸文化提供引言 創造與毀滅二〇一二年七月四日,兩個國際科學團隊宣布,靠著大強子對撞機(Large Hadron Collider, LHC)這種地球上數一數二複雜的研究儀器,發現了「希格斯玻色子」這種基本粒子。自從一九六四年以來,認定希格斯場是宇宙一切物質質量的來源,而希格斯玻色子正是由於這套假設,於是成為物理學界近半世紀以來孜孜不倦搜尋的目標。然而,要有LHC才能找到希格斯玻色子。大強子對撞機的建造者暨擁有者是歐洲核子研究組織(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Nuclear Research, CERN),總部位於瑞士日內瓦,研究發現的宣布儀式也在此舉行,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觀眾和最高階層的物理學家。時年高齡八十三歲的彼得.希格斯...